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资讯-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昆嵛讲坛第四讲 | 山东大学朱孔凯副研究员、苏州大学丛启飞教授应邀来院作学术报告

2023-03-21 21:06

2023年3月21日,山东大学朱孔凯副研究员、苏州大学丛启飞教授应邀来访并分别作题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驱动的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和“补体系统在神经发育中作用及靶向性药物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省实验室副研究员于金海主持。

朱孔凯着重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并讲述了四个成功的案例,尤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首个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以及抗血栓不出血的新型抗血栓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说明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工具。

丛启飞着重介绍了由神经元分泌的新型补体调控分子SRPX2通过结合C1q,抑制了经典补体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补体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吞噬神经突触引起的突触修剪,从而发挥保护神经突触的作用,这项工作为靶向补体系统分子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他对当前靶向补体系统的药物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享了一项A型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的合作成果,首次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修剪和神经炎症的角度阐明A型肉毒毒素缓解PD抑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PD抑郁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学术报告为与会人员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补体系统在神经发育及靶向性药物应用研究提供了可借鉴思路,反响热烈,双方围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靶标发现、药物先导发现、SRPX2影响mini的分子机理,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以及BoNT/A神经毒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地交流讨论。


嘉宾简介

朱孔凯,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师从蒋华良院士、罗成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学驱动的创新药物/靶标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在Advanced Science、PNA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ed Chem 等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3篇。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3项。

丛启飞,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导。2016-2021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和突触功能异常的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病理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市级以上课题3项。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Acta Pharmacol Sin、Glia、Carbohydrate Polymers 等期刊发表14篇学术论文。


1679555517991226.jpg

朱孔凯副研究员作报告


1679555539962505.jpg

丛启飞教授作报告



昆嵛讲坛第四讲 | 山东大学朱孔凯副研究员、苏州大学丛启飞教授应邀来院作学术报告

2023-03-21 21:06

2023年3月21日,山东大学朱孔凯副研究员、苏州大学丛启飞教授应邀来访并分别作题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驱动的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研究”和“补体系统在神经发育中作用及靶向性药物应用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省实验室副研究员于金海主持。

朱孔凯着重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学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并讲述了四个成功的案例,尤其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首个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以及抗血栓不出血的新型抗血栓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说明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新药研发不可或缺的工具。

丛启飞着重介绍了由神经元分泌的新型补体调控分子SRPX2通过结合C1q,抑制了经典补体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补体通路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吞噬神经突触引起的突触修剪,从而发挥保护神经突触的作用,这项工作为靶向补体系统分子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外,他对当前靶向补体系统的药物开发现状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分享了一项A型肉毒毒素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药理机制研究的合作成果,首次从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突触修剪和神经炎症的角度阐明A型肉毒毒素缓解PD抑郁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上PD抑郁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学术报告为与会人员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创新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补体系统在神经发育及靶向性药物应用研究提供了可借鉴思路,反响热烈,双方围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靶标发现、药物先导发现、SRPX2影响mini的分子机理,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以及BoNT/A神经毒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等问题进行了积极地交流讨论。


嘉宾简介

朱孔凯,山东大学高等医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师从蒋华良院士、罗成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学驱动的创新药物/靶标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6项。在Advanced Science、PNAS、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ed Chem 等期刊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3篇。以第一申请人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3项。

丛启飞,苏州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博导。2016-2021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博士后工作。研究方向为神经突触可塑性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和突触功能异常的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病理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和省市级以上课题3项。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Nature Neuroscience、Acta Pharmacol Sin、Glia、Carbohydrate Polymers 等期刊发表14篇学术论文。


1679555517991226.jpg

朱孔凯副研究员作报告


1679555539962505.jpg

丛启飞教授作报告